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水仙和肉桂,是一組強大的組合。 因為在武夷巖茶里,並不是每種品種都能夠躋身頂流。 巖茶品種雖多,有成百上千之眾。 但真正的當家品種,就只有水仙、肉桂、大紅袍。 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大紅袍,屬於商品茶,經過拼配工藝得來。 除掉大紅袍先不提,新朋友初入巖茶圈。 最最主要的一點——將水仙和肉桂喝個大概。 這才是,正確的喝巖茶入門操作。 今天,麻花想聊的是關於巖茶的基礎疑惑。 結合這些天來,收到的提問。 這篇,能夠湊成基礎版答疑解惑的集子。 ...... 《2》 提問一,是不是肉桂都有苦澀味,水仙沒有? 不是。 山場不好,工藝不好的巖茶,不論水仙還是肉桂都會苦和澀。 茶湯苦澀滋味的來源,在於茶多酚和咖啡鹼。 茶多酚,有殺菌作用,但同時是澀味和收斂感的來源。 咖啡鹼,可以提神,但滋味感偏苦。 一旦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超標,超出可控範圍後,整杯茶湯就會十分苦澀。 喝巖茶,喝到一款苦澀味重的肉桂,和本身的品種因素,沒有太多關聯。 都說醇不過水仙。 從品種特徵看,小喬木品種的水仙,醇柔感更好。 相對而言,水仙的滋味沒有肉桂那麼刺激。 在沒有一定年份的加持下,水仙的湯水不會出現辛辣感。 大部分的水仙,湯感喝起來偏柔、偏醇。 甚至,有茶掌柜稱,水仙是女人茶。 「水仙味柔,肉桂霸道。」 按麻花看,這樣的看法,根本就是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影響。 論及苦和澀,在相同山場,相似工藝的前提下。 水仙和肉桂原料內部的苦澀風味物質,含量相差無幾。 不存在肉桂比水仙味澀的說法。 更不會,只有肉桂有苦澀味,水仙沒有。 一款巖茶,有無苦澀味,以及苦澀味能否化開,主要看品質! ...... 《3》 問題二:「牛肉」作為最好的肉桂,是不是桂皮香最張揚的? 「牛肉」,全稱牛欄坑肉桂。 牛欄坑,作為武夷巖茶最頂級的山場。 從這裡走出的武夷肉桂,是行業內公認的首位。 作為最好的肉桂,「牛肉」的桂皮香是不是最張揚?湯水的刺激霸道感是不是最強大呢? 答曰,完全不是。 肉桂要喝霸道與刺激的說法,根本就是扯淡。 牛欄坑,作為坑澗類的山場,整體小氣候清幽。 終年光照條件溫和,多漫射光。 生長在其中的肉桂,通過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積累的風味物質充足。 並且,茶樹新梢的持嫩性高,苦澀物不容易過多生成。 於是生長在其中的肉桂,香氣更沉,滋味更柔滑,韻致更獨特。 而偏偏,不存在張揚外放,霸道刺激的說法。 喝牛肉,它的桂皮香是不沖人的,而是落水感最明顯的。 好比每一滴的茶湯內,能夠喝到肉桂獨有的桂皮香。 與此同時,真「牛肉」的湯感,滋味層次變化豐富。 喝茶時,好比是看一場情節緊湊,特別精彩的戲曲。 風味跌宕起伏,沒有半分平庸與多餘。 ...... 《4》 問題三:會返青的老叢水仙,到底正不正常? 看具體情況。 老叢水仙,是樹齡生長超過60年的水仙茶。 在巖茶品種里,屬於老江湖那樣的存在。 少見並難得。 從比較長的時間跨度看,任何的巖茶都會返青。 老叢水仙,也不能例外。 巖茶返青,主要是因為水汽影響。 焙了火的巖茶,茶葉體內不可能一直長存「火」。 而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慢慢的褪火。 巖茶的保存,離不開「火」。 焙進火後的巖茶,焙火程度越透徹,越能保持足夠的乾燥度,延長可保存時間。 而隨著存茶時間的增加,當巖茶吸收了水汽後,茶葉中的乾燥度被破壞。 條索內含水量過高,容易讓茶返青。 但是,如果一款老叢水仙,買入手不足半年就返青。 那麼就需要好好找出原因。 首先,排除存茶的情況。 巖茶的保存,需避光、常溫、乾燥、密封、陰涼、無異味環境存茶。 嚴實密封,並放置在乾燥環境下的巖茶,不易返青。 其次,排除火功的影響。 除非是輕火茶,不然不會放半年就返青。 但從實際情況下,內質豐富的老叢水仙,多以中足火、足火茶常見。 唯有達到一定的火功,才能將老叢水仙至醇的風味特徵,盡善盡美的呈現。 最後,只剩下工藝的影響。 制茶時,茶葉焙火不透。 等到了一定時間後,茶葉中的水汽席捲而來,就會出現返青的情況。 焙火不透徹,對所有的巖茶而言。 都將會埋下一顆易返青的定時炸彈! ...... 《5》 問題四:肉桂為什麼這麼香? 肉桂比水仙的香氣,更有特點。這是基因決定的。 就茶樹品種而言,肉桂的鮮葉原料內部。 先天的芳香物質積累,就要比水仙豐富。 據說在肉桂的葉片內,就藏著六百多種香氣物質。 這些香氣物質加以充分利用,將呈現出不同的香型。 故而,江湖內流傳一句「香不過肉桂」的傳說。 不過要說到,巖茶肉桂為什麼比其它茶香? 這可就大有來歷了。 巖茶,素以香氣聞名。 巖骨花香,香甘清活,大抵如此。 更何況,武夷巖茶加工過程中,獨特的焙火工藝,也能創造出不少香型。 如梅斯馥蘭斯馨,大抵焙時候香氣。 武夷肉桂的香氣,不好細數,但可以大概分類。 ...... 第一類,首先是花香。 玫瑰花香、梔子花香、梅花香、茉莉花香…… 各類型的花香,或清雅,或熱情,或張揚,或雅致的香,用爭芳鬥豔形容,最是恰當。 第二類,果香。 從「蜜桃香肉桂」的流行,就能看出肉桂的果香,受歡迎度高。 按巖茶的加工特點看,一般發酵程度輕一些,花香明顯。 發酵程度重一些,果香明顯。 肉桂常見的果香,除了蜜桃香外,還包括芒果香、雪梨香、油奈香等等。 ...... 第三類,焦糖香。 肉桂的焦糖香,屬於焙火的產物,屬於工藝香的一種。 焦糖香的誕生,不得不提的是焙火。 唯有植物蛋白經過烘烤後,才能發散出帶著甜蜜的焦香,類似烘焙堅果的氣息。 第四類,屬於壓軸的桂皮香。 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種香。 它的存在,使得肉桂在一眾鶯鶯燕燕的花香包圍中,脫穎而出。 肉桂的桂皮香,聞起來芳香通竅,很有個性。 不走尋常路的桂皮香,豐富了巖茶的香型。 讓武夷巖茶的香氣版圖,得到了極大擴充! ...... 《6》 水仙,味醇。 肉桂,香顯。 作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它們各有特色。 喝明白水仙與肉桂,入門就成功了99%。 喝水仙,要注重湯感。 一泡花香妖艷的外山輕火水仙,哪怕香氣再沖人,也要認真喝它的湯感。 滋味寡淡,香不落水,絕對不可能是武夷水仙的上品。 選肉桂,不能忽視品種香。 不論是什麼火功,何處山場出品的肉桂。 從第一衝,喝到第七沖,只有花香,沒有桂皮香的茶,完全可以直接淘汰!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內容簡介
儘管今日的教育工作者多半期望依照操作手冊與新科技相關出版品在學校進行教學工作,不過由於現代的學生終日置身在新科技不斷發展的世界中,他們不單只是科技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主動的詮釋者。你如何能夠幫助沈浸在新資訊時代的學習者詮釋這些科技?
本書編者Bertram C. Bruce,收錄32篇來自於青少年與成人識讀期刊(Jourm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的論文,為教師、學生檢視許多層面的新素養與意涵,並且提供教室、網路使用、與數位資訊、傳播環境經驗等範例。
Bruce以概念將本書分為六章節,分別是歷史觀點、發展中的媒體實務、個人意義、倫理與 政策議題、學習機會與社群。此書也陳述有關可信度、近用、隱私、審查、全球化、並將重 心放在認知新媒體的教育、學習與素養發展上。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新素養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本書也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擴展新素養的工具。
提昇全民的資訊素養,應當是二十一世紀教育與大眾傳播等領域必須重視的課題。本書從不同角度探究網路及多媒體等科技工具所能創造的意義,書中每章由不同作者藉由特定主題導出資訊素養議題,並且提供讀者相關的網站資料與辭彙介紹,對資訊素養進行全方位的詮釋,內容淺顯易懂,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郝永崴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
目錄
序言
譯序
前言 1
單元一:歷史觀點 9
1-1 新識讀能力 10
1-2 建構學習科技過去與未來的歷史 15
1-3 以友善歡迎的態度迎接改變 24
單元二:發展中的媒介實務 31
2-1 新舊科技融合 33
2-2 電子出版:為螢幕而寫 39
2-3 數位產製時代的藝術品 45
2-4 資訊素養:變遷中的圖書館 52
2-5 數位內容:網路空間的聖經 62
2-6 網路搜尋:探索的新領域 70
2-7 資訊超載:威脅或機會? 81
2-8 開放來源:每個人都是印刷商 91
2-9 免費軟體對識讀教育者的重要性 98
單元三:個人意義 105
3-1 從電腦中看見自己:我們與科技的關係 106
3-2 透過網路形象建構認同 117
3-3 從表達中學習 129
3-4 青少年上網分享創作的機會 135
單元四:倫理與政策議題 145
4-1 教與學:誰的電腦? 147
4-2 數位河流的接觸點 157
4-3 評估新資訊與傳播科技的挑戰 166
4-4 教育改革:科技是如何影響教育改革? 174
單元五:學習機會 181
5-1 Dewey 和科技 182
5-2 使用網路支援基本檢索和知識發展 188
5-3 寫作研究室 199
5-4 超媒體網頁製作做為批判知識 208
5-5 電腦融合學習和玩樂 219
5-6 線上教學:隨時隨地學習 229
5-7 新科技素養 234
5-8 虛擬學校的研究 244
單元六:社群 255
6-1 合作實驗室:網路共事 256
6-2 網路在世界是如何? 264
6-3 國際化網域名稱 269
6-4 新世紀的社群 278
結語:什麼是「資訊時代的素養」? 287
名詞解釋 297
序
序言
本書主題並不全然在討論科技,而是在探討學校和教育機構,如何處理新科技帶來的文化、教學方法、認知與社會挑戰。
我們也曾處在與今天類似的處境。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經濟開始緩慢穩定地從農業鄉村型態轉為工業型態。為了找工作,人們從鄉村遷徙到美國東北部的工業都市。在都市化與工業化的情境下,新的規則、空間和認同開始浮現:大家庭變成核心家庭,個人單獨住在都市中,紐約和波士頓街頭出現青少年和幫派份子,解放後的奴隸與移民將都市社區據為己有,這時候社會變動的規模是全球化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許多。
新科技開始出現,不只是蒸汽引擎、鑄造廠、鋼鐵廠、軋棉廠和工廠的出現,另外有些足以壓縮和重組時空的新型態運輸、傳播與資訊系統也應運而生。誠如傳播學者Harold Innis(1995)所教導的,這樣的發展足以創造新的「知識經濟與大都市」,並且動搖長期以來的信念、意識型態、日常生活與習慣。在十九、二十世紀初工業化和都市化的影響下,人們面臨新的經濟、文化和生活模式,為適應變化,人們開始尋求單純的真理,文獻以及新的道德與知識導師,經常投身於預言千禧年世界末日的宗教之中。
在學校與大學裡,我們同樣面臨挑戰,挑戰並非來自科技本身,而是來自文化與經濟全球化後所產生的複雜影響:學生變得異質化,文化和語言的分歧已經成為常態而非例外;大眾媒體與大眾文化有了新的教學方法;社區、學校和工作場所間發展出充滿風險的新生活型態,與不穩定的就業市場緊密相連。面臨這種改變,很多人開始將年輕人與數位科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資訊與傳播科技』)的連結,視為製造教育風險和改變的代罪羔羊,數位科技的出現,對那些希望回歸語音學、道德教育等基礎教育的人來說,更是相當不利。然而,新科技的倡議者、販售者和贊助公司,也不斷將科技提供給學校,希望學校能藉此產製新型態的「人力資源」,滿足資訊經濟的需求。
從小接受紙本教育的老師以及老師的老師們,又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在作者Chip Bruce和其同事努力下,在這本書裡,你找不到任何一種資訊與傳播科技的新模式、,也不會有那些教你如何把教室數位化的簡易套裝軟體或公式,你只會發現作者對教學與課程、人類社群與傳播的珍貴建議,以及對各種理論的新詮釋與探討,範圍從1920年John Deway和Lev Vyogtsky的理論,到大約2020年,關於科幻小說、網路圖書館、網路身份等更現代的主題,皆包括其中。
本書的文章原本刊登在《青少年與成人識讀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上,時間介於1998到2002年間。不過這些作品仍在發展中,即使是靜態的線性文字也不斷地修正。這是因為文章具有互動性,他們與持續變動的知識和社會實踐互動,也和教室與網路上每天重新創造的情境互動。更甚者,他們展現出一種教育改革和新科技應該產出的多元對話模式,將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學者、圖書資訊學家和怪異科學家、前結構主義者和後結構主義者、實踐者、知識份子、世界公民和天真浪漫的作家集合在一起,結果產生出一種教育方面的混合體,即是從不同文化位置與理論空間,發展出有關新科技與媒體的獨特混合概念和模式。
若以隱喻概念說明,本書編者Chip Bruce在我們這個領域,很類似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他受訓成為電腦科學家,精通認知理論、教育哲學、互動社會語言學、批判社會和論域理論,二十年前開始從事資訊科技方面的工作。仔細思考可以發現,這種以文藝復興取向探討資訊傳播科技的可能性,正是目前每種職業發展與教師訓練計畫的核心,也是每個機構的願景和策略計畫。十二到十四世紀歐洲作品的力量,因革命性的資訊科技—印刷媒體興起而達於顛峰,印刷術集合,重塑並成為檢視人類知識檔案的工具。各領域的思想家與作家通力合作,結合美學與科學、宗教與非宗教信仰,以全新的方式解釋世界。在當時,很多不能說的事被說了出來,不可思議的事變得可以想像,既有的權力和知識關係開始解體,就像Galileo所造成的影響。
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傳播科技的歷史改變,幾世紀後,我們還會研讀「手稿理論」、「印刷術理論」或「電視理論」嗎?恐怕不會。我們可以用多樣化的,新的理論和觀點去解釋傳播媒體,傳播媒體也是新的社會、文字和語言習慣的集合,是人類知識的延伸型檔案,而新科技的教學方法也沒人能預測。在我看來,試圖給教育科技下定義或理論化,其實是一種誤導。數位資訊科技是傳播科技,也是人類傳播的新模式與新媒體。新傳播科技的出現,以及它們集合社會習慣、記憶、呈現 / 再現以及中介的能力,將鼓勵知識與權力的重塑,產生知識交換與社會交換的新領域、新規則。以上的現象,發生在高度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網路教室和客廳當中。孩童、父母和老師—通常是依此順序—正在嘗試新的設計,摸索新的身份、慾望、志向與問題。因為我們必須打破慣例,在缺乏課堂知識的情況下,先從做中學,也因為如此,目前的情勢是秩序崩解的,對這個領域的某些人而言,情況有些恐怖。
新教育 / 資訊 / 傳播科技是解決問題與尋找目標的實踐之集合。在《藝術是經驗》(Art as Experience)(1958)一書中(這本書既不是討論教育議題,也和讀寫能力無關),John Dewey做出定義式的,教學方法的聲明。他辯稱藝術是從組織 / 環境的不和諧之中產生的。人類的反應、社會行為、影響和表現,都是從「希望問題能趨於和諧的動力」中產生的。Dewey的立場是,藝術的目的是讓世界更和諧,就像哲學的任務一樣。藝術發源於人類對不和諧的反應,產生於人類藉由形狀、形式與設計,解決不和諧的意願。由此看來,美學並非追求「美麗」的結果,而是一種人們與社會環境辯證調和彼此關係的方式。
任何多元化媒體識讀的教學法,都是希望藉著設計和重新設計,去捕捉Anthony Wilden(1981)所說,人類傳播行為中,追求目標與解決問題的本質。ChipBruce和同事在這裡記錄此一意義非凡的教育時刻。在這段時間裡,學生利用傳播科技來追求目標和解決問題,並且在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組織領域與知識活動中,利用傳播科技來尋找認同,製造衝突,產生掙扎。在這個教學世界裡,學生真正可以持續創造新的類別和論域,某些老師也能反過來向孩子學習新科技,而紙本與網路知識也能發揮潛能無限拓展,超越任何政府或商業機構的控制與贊助,盡可能地嘗試。繫上你的安全帶,放下預設的典範與負擔,享受閱讀吧!
Allen Luke
澳洲布里斯本
昆士蘭大學
參考書目
譯序
際網路已經把我們的世界變得和愛迪生的發明時代大不相同;由於任何人只要有部個人電腦,都可以進入網際網路,因此,網際網路等於是讓無以計數的潛在愛迪生,都有機會在作品的產生過程裡,仔細琢磨每一件事情。
Paul Levinson
《數位麥克魯漢》
儘管今日的教育工作者多半期望依照操作手冊與新科技相關出版品,在學校進行教學工作,不過由於現代的學生,終日置身在新科技不斷發展的世界中,他們不單只是科技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主動的詮釋者。身為教師,如何能夠幫助沈浸在新資訊時代的學習者詮釋這些技術?這是本書編者Bertram C.Bruce在書中所嘗試回答的問題。
Bruce(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博士),現今是Illinois大學Urbana-Champaign校區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除編寫數位圖書館、網路學習等相關著作外,並且在圖書館、資訊科學相關研究期刊上發表許多文章。
基本上,Bruce收錄32篇來自於《青少年與成人識讀期刊》(Jourm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的論文,為教師、學生檢視許多層面的新素養與意涵,並且提供教室、網路使用與數位資訊、傳播環境經驗等範例。
Bruce以概念將本書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歷史觀點、發展中的媒體實務、個人意義、倫理與政策議題、學習機會與社群,此書也陳述有關可信度、近用、隱私、審查、全球化等概念,有助於教育、學習與素養等相關單位認識新媒體。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新素養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本書也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擴展新素養的工具。
《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是一本好的教科書,也是一本好的工具書。儘管本書出版至今已經四年,書中所陳述若干網站,在變化快速的網路世界中,可能已經有不同樣貌,甚至不復存在,但本書所提出的相關觀點,似乎至今仍相當受用,可供台灣地區學院教育的媒體素養相關課程參考,而關於這樣的一本書能夠以中譯本在台灣發行,相信更能降低學生受限於語言的閱讀障礙,增進學習效率,提高研究興趣。
本書中譯本,主要由張書翎與本人所共同完成,本書得以出版必須感謝林婉菁、李筱慧、徐雅慧與曾姿綺等四位對媒介素養充滿熱情的研究生協助進行相關初稿資料整理,陳怡伶、陳珮嘉小姐協助進行校閱工作。也必須感謝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于雪祥先生對此譯作的包容,蔡福根先生在編務上的認真與用心,相信我們的努力,你們會看見!
黃振家
2007年6月
於淡江大學文學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3578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17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5zAz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7124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龍潭大腿瘦身中醫診所桃園八德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豐原減肥不傷身的中醫減肥方法豐原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
三義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 龜山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台中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更年期發胖瘦身有成效大溪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桃園八德穴位埋線中醫診所 台中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竹南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龜山減肥不傷身的中醫減肥方法 新竹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暴食症體質調整梧棲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方式 蘆竹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台中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